-
银川跨境电商"两平台六体系"构筑开放新高地
近年来,银川市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,通过构建"两平台六体系"核心框架,加速推进招商引资与产业集聚,形成辐射中亚、欧洲的跨境贸易新枢纽。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打通了"买全球、卖全球"的双向通道,更成为宁夏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。 一、顶层设计擘画发展蓝图 银川市围绕"一带一路"倡议,制定《中国(银川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》,明确以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平台为基础,配套建设信息共享、金融服务、智能物流等六大支撑体系。2020年启动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,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1210保税备货模式落地,为产业创新提供制度保障。 二、双平台建设释放叠加效应 线上平台集成通关、税务等"单一窗口"功能,实现跨境电商业务全流程数字化。线下平台以银川综保区为核心,联动兴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载体,形成"一区多园"空间布局。2021年建成的国际邮件处理中心,日均处理能力达3万件,吸引多家国际物流企业设立区域分拨中心。 三、六体系构建完善产业生态 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出"跨境电商贷"等产品,物流体系开通至中亚五国的国际货运班列,信用体系建立企业分级管理机制。人才培养方面,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,累计培训专业人才超500人次。2022年上线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,实现枸杞等特色商品全程可溯源。 四、通道建设强化枢纽功能 银川河东机场开通6条国际航线,国际货运班列覆盖俄罗斯等国家。公铁物流园打造的中欧快线项目,实现跨境电商货物72小时通达欧洲核心城市。银川综保区4.1万平方米保税仓投入使用,配套建设的进口商品展示中心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。 五、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全市55家跨境电商企业中,30%已建立自主品牌。兴庆园集聚33家企业形成枸杞产业链,阅海湾商务区培育7家数字营销服务商。亚马逊创新中心落户后,带动本地企业年出口额增长40%。 当前,银川市正深化与郑州、宁波等综试区的合作,重点引进平台型企业和供应链服务商。通过政策创新与要素整合,"两平台六体系"已成为西北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的标杆模式,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。
2025-08-26
-
宁夏推动文创与产业融合 打造西夏文化创意高地
为深化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宁夏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,重点培育西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,推动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。当地围绕黄河文化、回族风情等特色资源,构建"文化+旅游+科技"多元生态,力争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创产业集群。 一、政策框架与战略定位 宁夏出台专项政策推进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同旅游、制造、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。政策强调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,通过建设801创意产业园等平台,培育中小微文创企业,并支持开发具有西夏文化特色的原创产品。 二、重点领域融合发展路径 在旅游业领域,将创意设计融入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等景区开发,打造"黄河文化""西夏探秘"等主题线路;制造业方面推动工业设计与装备制造结合,提升数控机床等产品附加值;农业领域则通过创意包装提升枸杞、滩羊等农产品的品牌价值。 三、支撑体系与实施保障 宁夏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,对高新技术文创企业给予税收优惠,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。同时依托高校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,并推动传统媒体与数字技术融合,加速三网融合新业态发展。 四、特色项目与载体建设 重点推进西夏陵国家遗址公园、中华回乡文化园等项目,申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。在体育产业方面,规划建设沙漠运动基地,培育户外休闲赛事品牌,形成文化、旅游与体育联动发展的新格局。 通过系统性布局,宁夏正逐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文创生态系统,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。
2025-08-24
-
银川黄金珠宝文化产业园:打造西北文创产业新高地
银川市近期启动黄金珠宝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,旨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,构建集设计研发、生产制造、贸易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平台。项目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政策红利及区位优势,聚焦黄金珠宝与文创产业融合,预计将带动西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升级。 一、项目定位与规划 该项目被列为银川市重点鼓励类项目,总投资额1.611亿美元,规划建设周期两年。核心内容包括黄金珠宝首饰加工、穆斯林特色饰品研发、艺术品交易、中阿文化产品译制等四大板块。产业园将形成从原材料进口到成品出口的全产业链闭环,填补西北六省黄金珠宝精深加工领域的空白。 二、区位与政策双重优势 银川综合保税区"免税保税"政策可为企业降低15%-20%的运营成本,园区与河东机场货运跑道直接联通,具备48小时直达中东市场的航空物流能力。银川市劳动力成本较东部地区低40%,工业用水电价处于全国洼地,为加工制造型企业提供显著成本优势。 三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经专业机构评估,园区环境承载力可满足大型贵金属加工企业需求,PCB产业园现有环保设施已实现废水回用率85%以上。项目方承诺所有入驻企业需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,确保生产工艺符合绿色制造标准。 四、产业协同发展潜力 参考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经验,项目将重点吸引具备国际认证资质的珠宝加工企业,鼓励跨国技术合作。目前已有多家深圳水贝珠宝企业考察园区,计划将部分出口产能转移至银川,利用中阿贸易通道开拓伊斯兰市场。 五、文化赋能经济新动能 产业园特别规划文创孵化区,支持敦煌壁画衍生品、西夏文物复刻品等特色开发。通过与迪拜黄金交易所合作,建立贵金属跨境结算通道,预计项目成熟期年贸易额可达百亿元规模。 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银川从传统能源城市向文化贸易枢纽转型,为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提供文化产业合作新范本。
2025-08-22
-
华润万家银川综合物流中心打造西北商贸流通新标杆
银川市通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引入华润万家商品加工中心,该项目由华润万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,旨在构建覆盖宁夏及周边区域的现代化物流枢纽。项目聚焦生鲜与快消品供应链升级,通过高标准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商贸流通体系提质增效,成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示范性工程。 一、项目定位与战略意义 华润万家银川商品加工中心定位为西北地区首个集多温层仓储、生鲜加工、检验分拨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基地。项目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冷链物流发展规划,通过整合第一方物流资源与第三方公共服务,填补宁夏高标冷链基础设施空白。建成后将辐射陕西、甘肃、内蒙古等毗邻省份,强化区域民生保供能力。 二、核心设施与技术应用 项目规划建设三大功能板块:15000平方米常温仓储区采用智能化货架系统,支持日均处理货量超200吨;2700平方米低温区配备-18℃至4℃多温层冷库,实现肉类、果蔬分类存储;3150平方米综合办公区集成数字化调度中心。农残检测实验室采用气相色谱技术,确保商品安全达标率超99%。 三、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运营后预计带动上下游企业50余家,年配送规模可满足300万人口消费需求。300个新增就业岗位中,30%面向本地农户提供技能培训。项目通过"产地直采+中心加工"模式,缩短生鲜商品流通环节20%以上,助力宁夏特色农产品外销渠道建设。 四、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该中心通过标准化分拣包装技术,降低物流损耗率至行业领先水平。其建设的追溯系统覆盖商品生产、运输、销售全链路,为银川市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供支撑。未来将与中欧班列银川节点形成联动,拓展跨境生鲜贸易业务。 五、可持续发展实践 建筑采用光伏屋顶与余热回收系统,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00吨。配套建设的循环水处理设施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%,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。项目已列入宁夏绿色物流重点项目库,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样板。 华润万家银川项目的实施标志着西北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向集约化、智能化迈出关键一步,其创新模式将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参考。
2025-08-21
-
银川望远现代金属物流园:打造西北金属商贸核心枢纽
作为立足银川、服务西北地区的综合性金属物流园区,望远现代金属物流园以市场服务为核心,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、市场运营、钢材贸易、信息化管理等领域,总占地2000亩,总投资26亿元,致力于构建集交易、物流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平台,积极开展招商引资,吸引贸易与加工企业入驻。 一、战略定位:立足区域 辐射西北 园区以“诚信、创新、和谐、共赢”为核心价值观,总体目标是建立区域性钢铁交易、物流、加工中心,以及银川市铝型材、铸件的交易、物流、加工中心。通过整合资源,为客户提供钢材、有色金属产品及服务,服务东部制造业西进战略,打造贸易与生产加工企业的创业家园,建设集交易、仓储、装卸、加工、配送、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金属贸易中心。 二、区位与规划:布局枢纽 分期推进 园区位于银川市南大门望远工业园,分三期建设。一期工程于2010年建成运营,占地860亩,投资9亿元;2010年至2015年推进 二、三期工程,占地1200亩,投资17亿元。依托望远工业园的区位优势,园区已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,为金属物流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 三、基础设施:功能完善 配套齐全 作为园区建设主体,宁夏钢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,完成了项目立项、工程设计、土地规划等前期工作,并建成房建16万㎡、加工车间4万㎡、建材堆场17万㎡、厂区道路及停车场等设施,配套外网水暖电、电子称龙门吊设备、监控系统等,保障园区高效运营。同时,公司还承建永宁县“杨和康城”安居工程,拓展多元化发展空间。 四、市场运营:服务为本 高效协同 宁夏博源通达物流有限公司承担园区市场经营与管理职能,现有货场15万平米、车间4万平米,配备汽车吊、叉车、龙门吊、电子磅秤等设备,磅房计量系统实现电子化与信息化。公司为700多家商户提供服务,保障日装卸量9000余吨、日车流400余辆,年货物吞吐量280万吨,以“商户至上,服务第一”为宗旨,推动园区秩序井然、客户满意度提升。 五、贸易流通:整合资源 链接产销 宁夏博联通达钢铁贸易有限公司聚焦钢材销售,通过汇总经销商需求,统一向上游钢厂采购并完成下游分销,降低商户采购与运输成本。公司与酒钢、包钢、晋钢、东华等大型钢厂建立战略合作,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助力钢铁贸易高效流转。 六、数字赋能:智慧园区 信息驱动 宁夏博世通达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打造信息化、数字化物流园为目标,为园区商户搭建200M光纤高速局域网络,建设安防监控系统,并开发集团网站、行业信息门户网站。目前,企业财务管理系统、园区一卡通、物流仓储系统等正推进内部测试,同时运营“宁夏钢铁网”,提供行业资讯、价格短信、电子商务交易等服务,保障信息实时有效。 七、发展愿景:优化升级 树立品牌 园区将持续依托资源优势,完善上下游商贸流通配套服务,提升市场经营与服务水平。通过增加投资、完善软硬件设施、强化信息化管理,构建快速信息反映机制,力争用3-5年成为辐射宁夏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化金属物流综合交易市场,打造西北地区金属物流品牌,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。
2025-08-20
-
银川智慧新城崛起: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与民生服务创新
在数字经济浪潮下,银川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,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双轮并进,实现招商引资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。从智慧政务到现代农业,从高端制造到国际经贸合作,科技创新正重塑这座西北城市的竞争力,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,为企业开辟全球化发展新路径。 一、智慧城市构建民生服务新生态 银川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整合交通、环保、应急等23个部门数据资源,建成全域覆盖的智能感知网络。通过AI算法优化信号灯配时,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8%;“一网通办”平台实现632项政务服务线上办理,审批时限压缩75%。滨河新区智慧产业园引进云计算、物联网等领域企业47家,形成产业集群效应。 二、现代农业科技激活“塞上江南”新动能 贺兰县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推广水肥一体化系统,节水节肥率达30%,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覆盖率达90%。中地生态牧场应用转盘式挤奶机和TMR饲喂技术,奶牛单产突破10吨,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.4万元。宁夏大米通过工厂化育秧和富硒种植技术升级,品牌价值提升至83亿元,销往全国30个省市。 三、工业技术创新突破关键领域瓶颈 神华宁煤集团研发的“神宁炉”技术使煤制油项目国产化率达98%,年转化煤炭800万吨。西北轴承公司攻克轨道交通轴承精密制造技术,产品应用于高铁复兴号列车。共享铸钢研发的3D打印设备实现大型铸件数字化生产,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。 四、开放合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宁夏嘉源绒业建立跨国研发中心,羊绒制品获得欧盟生态认证,出口额年均增长15%。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促成23项科技成果对接,在迪拜建立枸杞深加工联合实验室。银川综合保税区引进跨境电商企业36家,实现进出口额年均增长22%。 五、人才战略强化创新内生动力 银川市建成46个院士工作站,柔性引进高端人才818人,培育本土科技创新团队77个。实施“人才+项目”捆绑机制,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93项,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5亿元。职业教育园区定向培养数字技术人才1.2万人,企业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34%。 在“十四五”新征程中,银川市将持续强化创新要素集聚,重点培育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数字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,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科技引擎。
2025-08-20
-
宁夏路丰建材物流园:打造西北地区商贸物流新枢纽
作为永宁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宁夏路丰建材物流园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综合性产业布局,已成为辐射陕甘蒙地区的建材家居集散中心。该项目通过整合交易、仓储、配送全链条服务,推动区域商贸物流业提质升级,为银川市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提供重要支撑。 一、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项目毗邻京藏高速与109国道交汇处,距银川市区仅15公里,形成“半小时交通圈”。园区总占地284亩,规划建设40万平方米现代化仓储与交易空间,包含7万平方米商务办公区及33万平方米专业化商铺集群。通过科学规划建筑密度与绿地率,实现产业功能与生态效益的平衡。 二、多元化业态布局 园区采用“6+3+1”业态配置模式:60%面积用于装饰建材展销,引进瓷砖、卫浴、家居等千余个知名品牌;30%布局酒店用品与家电批发专区,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联动;10%配备智慧化管理中心与后勤服务设施。这种结构既满足大宗采购需求,又为中小商户提供孵化平台。 三、智能化运营体系 项目投入10亿元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,集成电子交易、智能仓储、物流调度三大系统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库存动态监控,配合城乡配送网络建设,将货物周转效率提升40%以上。2020年启动的仓储扩容工程,进一步增强了区域应急物资储备能力。 四、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自投入运营以来,园区年均交易额突破50亿元,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2000个。其辐射范围覆盖宁夏全域及内蒙古、甘肃等毗邻省份,带动周边运输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。通过定期举办行业展会,促进东西部建材产业技术交流与合作。 五、可持续发展规划 未来将重点建设绿色物流体系,计划增设光伏发电设施与新能源车辆充电桩。同时深化与高校合作,建立建材行业技术创新中心,推动传统商贸物流向数字化、低碳化转型,持续强化银川在西北地区的物流枢纽地位。
2025-08-20
-
宁夏"双十一"快递双向繁荣:从枸杞出塞到消费升级
在"双十一"这场全民购物狂欢中,宁夏正经历着从单向消费到双向流通的深刻变革。随着电商平台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,宁夏不仅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更多物流企业布局,更让枸杞、羊肉等特产借助快递网络走向全国,形成进出港快件量2.5:1的良性循环。这场变革背后,是基础设施升级、消费理念转型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多赢格局。 一、快递网络打破"单向困局" 曾几何时,宁夏快递业面临"只进不出"的尴尬,进港快件量长期是出港量的3倍以上。随着"快递+电商+特色产业"模式推广,灵武长枣、盐池羊肉等农产品通过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规模化外销。数据显示,宁夏快递出港量增速连续三年超40%,部分企业农产品寄递单周产值突破百万元,凉皮、红酒等小众商品也通过电商打开新市场。 二、物流基建支撑旺季洪峰 面对"双十一"期间预估450万件的快件量,宁夏提前完成90%网点标准化改造,新增2500辆备案三轮车保障末端配送。邮政管理部门建立三级联动机制,通过实名制、安检全覆盖等措施应对日均40万件的处理压力。石嘴山等地将快递车辆通行权纳入市政管理,为旺季服务提供制度保障。 三、消费理性化倒逼产业升级 银川超八成消费者表示将提前比价、设定预算,不再盲目凑单。这种变化促使本土电商从价格战转向品质竞争,中宁枸杞企业通过品种细分和溯源包装提升溢价空间。实体零售商则借"线上线下同价"策略强化体验优势,新华百货等商场以即时可取叫板电商物流时效。 四、监管护航市场健康发展 物价部门针对虚构原价等乱象开展专项整顿,重点监控枸杞等特产类目价格行为。邮政申诉中心通过简化流程将投诉处理满意率提升至97.6%,"12305"热线与企业投诉专员直联机制有效降低快件延误纠纷。电商协会推动200余家枸杞企业建立标准化定价体系,维护区域品牌形象。 在这场年度商业盛宴中,宁夏正以双向畅通的快递脉络,书写着从消费末梢向产销枢纽的转型故事。当更多"宁字号"产品通过电商走向世界,这片土地也在数实融合的浪潮中重塑着自己的经济地理坐标。
2025-08-18
-
银川电商物流双向繁荣:从"购物春运"看特色产业崛起
在"双十一"全球购物狂欢的浪潮中,银川市通过招商引资与本土特色产业深度融合,实现了从单向消费到双向流通的经济跃升。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超40%、枸杞等特产年外销超百万件等数据,折射出数字经济对区域发展的深层变革。 一、快递网络升级支撑消费新生态 银川市快递业务量从2015年的7361万件跃升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7741万件,进出港比例优化至2.5:1。邮政管理部门推动490家快递企业完成90%网点标准化改造,2500辆备案电动三轮车实现全域通行,为"双十一"单日70万件峰值配送提供保障。 二、"快递+电商"激活特色产业带 灵武长枣通过专机运输实现单月产值613万元,盐池羊肉周寄递量突破3100单。全市1万多家网店中,200余家规模企业依托枸杞、红酒等地理标志产品,构建"电商+冷链+品牌"体系,推动农产品溢价销售。 三、监管创新护航消费升级 物价部门对70余家电商开展价格行为专项整治,重点打击枸杞等特产虚标价格行为。邮政管理系统建立"三级联动"机制,前9个月处理申诉338件,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.2万元,满意率达97.6%。 四、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新华百货等8家商场推出"线上线下同价"策略,部分超市民生商品价格低于电商平台。调研显示,超四成消费者因品质保障倾向实体店,推动传统零售业加速供应链改造。 五、理性消费重塑市场格局 约80%消费者采用"提前比价、设定预算"的购物策略,海淘需求集中在母婴领域。本土电商从价格战转向"特惠礼包""定制包装"等增值服务,凉皮等小吃通过标准化生产进入全国市场。 在这场年度商业大考中,银川市正以物流基建为纽带、特色产品为媒介,书写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。
2025-08-18
-
银川宁夏金盛恒达物流园: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招商引资
宁夏金盛恒达物流园由宁夏金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,地处银川望远工业园物流产业带,是集仓储、配送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园区。项目聚焦现代物流发展需求,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准招商,致力于打造区域物流枢纽,目前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,已吸引重点物流企业入驻,为银川及周边地区物流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项目定位与规划布局 宁夏金盛恒达物流园立足银川物流产业发展战略,规划占地面积数百亩,总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,计划总投资超8亿元。园区以“功能集成、服务高效”为核心,划分商品配送区、仓储区、综合配套服务三大功能板块,涵盖货运代理、仓储租赁、货物配送、信息服务、餐饮住宿、汽车维修等多元服务。其中,仓储区配备标准化仓库,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存储需求;商品配送区依托便捷交通网络,提供区域及跨区域配送服务;综合配套服务区则整合办公、住宿、商业等设施,构建“一站式”物流服务生态,助力园区实现从传统仓储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商的转型。 二、区位优势与招商策略 园区坐落于银川市区南大门,紧邻青藏高速公路望远出入口,109国道物流产业带贯穿周边,形成“高速+国道”双交通枢纽优势,货物集散效率显著提升。周边集聚四季鲜农产品批发市场、路丰装饰材料批发市场、现代金属物流园等多个大型专业市场,产业集群效应为园区提供充足货源支撑,构建起“市场+物流”协同发展格局。招商方面,园区采取“龙头引领+散户集聚”策略,已与中国外运达成合作,并成功引进德邦物流等知名企业;同时,针对顺丰快递、上海淘宝网电商等大型物流及电商企业的入园洽谈正在推进中。为培育市场活力,园区推出大型停车场免费停车等优惠政策,通过入户宣传等方式吸引银古物流带周边散户经营户入驻,采用“放水养鱼”模式逐步形成产业规模,实现物流资源的集中化、规范化管理。 三、分期建设与功能完善 项目按照“分步实施、滚动发展”原则推进建设,目前已完成一期、二期工程,三期建设正稳步推进。一期工程聚焦仓储基础设施建设,建成8栋标准化仓储用房,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,为初期货物存储与周转提供保障;二期工程重点打造综合服务载体,6栋商务综合楼投入使用,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,集成办公、信息发布、公寓酒店、餐饮住宿、汽车维修等功能,满足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多样化需求;三期工程将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,重点建设货物交易中心、大型停车场及内部道路等配套设施,提升货物交易效率与园区通行能力,为后续全面运营奠定坚实基础。 四、综合效益与区域价值 作为银川物流产业带的重要节点,宁夏金盛恒达物流园建成后将有效整合区域物流资源,与银川丽景街物流带、望远物流产业带形成联动发展态势,推动各大市场及企业物资“进得来、运得出”,显著降低区域物流成本。预计园区可容纳数百家商户入驻,投入运营后年利税预计达亿元规模,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,在带动就业、增加地方税收的同时,促进物流、商贸、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。通过强化管理与服务创新,园区将逐步成为连接银川与周边地区的物流中转基地,助力银川构建“通道+枢纽+网络”的现代物流体系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2025-08-15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